« 上一篇下一篇 »

主线核心做法

模式就一个:围绕主线核心反复做,买在分歧,卖在一致。

1.什么是主线?能够共振指数的大容量板块(非绝对高度)或情绪板块。

2.什么是核心?能够带领主线不断向上打高度(非连板高度),调整后的多波高度。

3.什么是买点?共振板块后的高度人气分歧不死,有再次引领走势。

4.什么是卖点?失去指数和板块支持,或自身量价空间已经到阶段顶。

5.工具。日k,预期。


废话几句

1.主线来说,主线是在不断放量向上拓展空间过程中的,分歧一致中逐渐体现其高于指数的赚钱效应。

2.有主线就一定有高度(与连板高度没太大关系),高度带来的赚钱效应,是最好的主线招牌。

3.有主线一定要做主线,否则持股非主线要么不赚钱,要么被资金抛弃大亏。

4.有主线核心就反复做核心就好了,没有必要到处切。

5.核心挂了,主线还继续,换核心继续做就行。


举例说明

1.前面指数反弹,人工智能板块不拉高度托维剑桥,反而做补涨的人民网的反抽。注定是起不来的。所以那波指数和人工智能一起继续杀。这是结构问题。

2.浙江世宝调整后为何无法突破?原因就一个,板块和指数不给力,反杀。

3.近期的主流板块,地产,金地荣盛不断拓展高度;汽车,江铃汽车不拉,去做赛力斯。所以汽车走势赶不上其他;金融,机构游资共振,太平洋强势向上,带动全场。消费。前面不拉中央商场,反复做人人乐和国芳,仍然高度难度大。

4.老大的阶段调整,与小弟的反复热闹,最后必然是要由老大来共振板块和指数的。否则就容易被反按。类似前面的睿能科技被按,万润科技走的艰难,江铃汽车被按,整个板块都不好。而金科股份,那天在板块一片灰暗,还能强势二板;太平洋,爆量后还能强势扛住,随后与板块指数共振,一波成王。

所以,近期的两个共振主升,一个来自地产,一个来自证券。这就是道理。


而这段时间不做主线做其他,类似人工芯片等,那肯定在主线出现后被按;为何,因为轮动行情无主线的,持股资金还有些耐心和希望。但一旦有了主线,资金的切换速度会是相当快的。这是大势。这也并不存在跌多了就要涨,涨多了就要跌的逻辑。有了主线,就一定有涨了后再涨,非主线跌了后还要跌。


短线没那么复杂,有主线就做主线,有核心做核心。不可能没有主线,只是高度预期实现能力差别而已。操作上不在乎分时和强度那点波动,也不要自己把自己弄的太复杂,简单就好。就这么些逻辑。


自我感觉,我逐渐又回到了当年做模塑科技(周五涨停这是命运的巧合?)那种判断力和执行力上了。

当时更多是靠的死磕的勇气和技术,并不是全局的理解力。

而失去全局理解力后,后面就迷茫了。


尝遍了做数板技术的大起大落,天天隔日买卖。

尝遍了做轮动那种一个月稳定的很,但始终赚不到大钱的自废武功。

尝遍了做湖北宜化那种趋势高度,但切换到小票行情就完全跟不上。

尝遍了宝馨科技的对龙头的执着,但板块小弟背离,个股爆量还在那坚守(这就是为什么很早就让大家远离ai了),又没跟上小票趋势。

前面的所有操作,都是要么偏左,要么偏右,要么沉沦。


全局的理解力,兜兜转转了几年,MMD。

最感谢的就是中国科传,几个月不动,就翻了差不多2倍。至于中国出版,拿了几天80个点,金科这些不说了,这两波加一起离翻倍不远了。

尤其是中国科传,我感受到了趋势的强大生命力。那个时候,很多时候我都想兑现,但那个时候问自己,兑现了又去做啥?又回到过去的道路上吗?如果大级别行情高度,为什么不能实现大级别收益再走。


做了中国科传,这里心态最大的变化是什么?

第一个是持股能力变得强大无比,买了股之后随便跌,只要走势没坏,趋势牛股就一定会跌的少升的更高,直到整个预期和走势完全不在。

第二个是审美的提高,如果一个方向一个股,让我看不到起嘛50个点以上的空间,真的不愿意研究。起步至少看到20个点起步。

第三个是全局的反复推断,为了找到能够翻倍的个股,全局的东西都研究烂了。这就是为什么我前面说,我卡的几个,如果指数跟上,随便主升。这种自信就是来自全局的判断。


怎么说呢,当你的理解力上来后,在执行力上:最重要的是你必须有你的交易计划。

而不是盘中再去思考怎么做。盘中的时间拉长看,只是你日k思考过程中的一环,仅此而已。没有决定性意义。

盘中只考虑符合计划条件,就干。

当然,很多老师说,我不是我想写交易计划,写不出来啊。过去发生的都是晕的,更不要说写未来的操作计划了。

或者,很多老师说,写了也没用,写了还是继续亏,根本没有信心去写。

看不明白市场写不出来计划的;或者写出来计划操作还是亏的。我想分享的就一句,这是必然要经历的阶段。尤其是吃短线这碗饭。如果确实不行,最好去做波段趋势,看看基本面和跌的差不多,大概率往上走的。不要做短线。你计划都没有,根本打不过有备而来的老手们。

  



这里我主要指的是核心预期,上一次共振的是地产,金科暴量后名牌调整。

金科调整的时候,这个时候去做卡金科预期的高度,比如消费的中央,这种情况经常出现。这种就属于技巧性上位。

类似新基建的东方园林,地位是补涨,新基建属于分支。打天下的时候没有你,看到大哥山水打出高度,就跟着摸鱼,这种起码一半概率会失败。

我是最不喜欢做这种类型的股的。统称为周期不对,时间不对。

至于汽车,这里情绪资金杀的很惨,很难全局高度。只有趋势比如江铃,赛力斯拉起来也属于反抽。但汽车要起来,又需要证券。所以做汽车不如做证券。所以汽车拉起来只能看和卖。这就是周期不对。

所以,我的盘前计划更多已经思考谁拉指数,和拉起来怎么操作的问题。

在这点上,很多老师是看不懂全局的,觉得指数又要下去破新低了。一堆看空。但是看看各个高度,地产金科,消费中央跌停都没有,证券太平洋还在阶段新高,江铃也在阶段新高,这些龙头资金都不怕。有什么理由去看空指数?


我跟大佬同样的计划和想法,但后来国芳拉上去后我在8个点的时候买了底仓,也算是知行合一吧。然后周五按计划早盘在水下3个点又补了一笔,拉板开板后做了下T。目前有13个点的利润。希望周一国芳能弱转强。

LQY:打法没有问题,一买二加t,卡对就是暴利。这里主要是对象。

现在我更喜欢做全局核心,因为很容易引爆全场,到时怎么做这个股都是大赚。

大赚包括主升的绝对涨幅和震荡阶段的高低空间,但需要吃准个股的量价配合,与板块和指数走势的关系。

这里不延伸了,再说都说完了。


你看我选的股,基本都是核心高度,我很少做板块内的补涨,只有绝对主线才会去考虑。但很有一批老师,最喜欢做这种数板高度。

要么你很特别牛逼,绝大多数做这种的大赚大亏,没得意义。

你们说的一些什么锦和,什么微帝,什么东方园林,这种我复盘就看一眼,根本入不了主流核心的眼。

什么时候,一个板块的强大,一个核心的强大,是靠这种低位板引领全场的。

核心的强大,靠的是主流换手,靠的是全局预期,靠的是板块和指数认可,靠的是堂堂正正的量价进攻,绝不是技巧。



85老师 想问个问题 周5对于你们这个级别来看 地产板块是不是荣盛比金科强了?

LQY:分时是这样,但板块地位,荣盛还没有体现金科那样的气质。而在金科崛起后,荣盛的每个板,都是跟风金科。而周五的板,和中央类似都是一批趁金科分歧想卡位的资金。反正这种类型,我不是很喜欢吧。除非金科彻底被资金抛弃,市场又选择了新的核心再说。

荣盛前面刚起来的时候,我就参与了。后面发些资金选择了金科,就不再做荣盛了。不可能砸了老大去做老二。

这里还有一个考虑是,如果板块杀跌,龙头资金会去吸金科还是荣盛。前面万润和浙江世宝在安全性上差别很大。这就是核心的意义。



周五的板,因为荣盛卡了偏离值所以卡位后感觉更有空间吧,所以资金更喜欢,而且确实荣盛对于板块的带动性也还是很强的,感觉这两个还是伴生关系


LQY:如果放弃技术性观点,以整体市场观点看,如果地产仍然会继续向上,仍然要继续有高度,会是谁?如果荣盛和金科是伴生,如何定操作计划,以最大化收益。

但这样的买点就不是大概率的买点了。而是特殊性的买点,就是整体板块太强没得选还的做。周五指数大涨,还是有点鱼龙混杂。还是要看看证券分歧资金的承接态度再说。



很多老师还有一个毛病,就是耐心太差。

太平洋爆量后周四稳住还能往上创阶段新高,已经很强了,板块又没有大规模杀跌,还要太平洋做啥?非得要3进4封板吗?你们为什么老是喜欢用封不封板来看强势股。

这个与前面我做浙江世宝爆量后的承接不是一样嘛。那以此类推,那个时候浙江世宝也是走的很差了?

不知道你们从哪里学来的看盘技术。

至于弱转强秒板这种有,但是这种买点其实不好买,分歧参照都没有,还容易被骗炮。所以我更多时候宁愿在放量分歧的时候介入。或者走承接再介入。



我起码要等太平洋杀下去反弹无力再定去留,甚至周五没有共振,太平阳只要比板块抗跌,哪怕收阴线我都不会卖。盘前计划里我只考虑加不加的问题。不会在乎一两个点的。不然周四买来做啥?没有持股定力,做不好主线的。

类似荣盛变成金科的跟风,所以切金科。金科只要还是老大,我就不会轻易砸完筹码。如果没有金科,荣盛我是不会轻易卖的。

你们换股还是太快。怎么挣大钱。



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?买的股,凭什么走主升?凭什么市场买账。

1.就一个,必须是全局核心。

2.只要xx涨停,就能带动板块和指数的,哪怕没有也要先卡个位置,我才会去介入和参与。

3.有了核心,不管什么线,什么股,没有超预期走势,就要去比较,我凭什么要换核心?如何没有理由,那只是仓位控制的问题,仅此而已。

4.有了主线,何时做高,何时做低,反复总结规律,第一时间上车,以等待后知后觉的资金来捧场。这仍然是道,不是术。